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资讯 > 篮球资讯

篮协归化政策疑云:工资界定、外援身份引争议。

直播信号

近日,中国篮球协会正式启动了归化球员的议题,并已向各球队及地方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入籍球员的管理办法通知。这一政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。

在归化政策的讨论中,确实存在许多漏洞和争议点。首先,关于归化球员的身份定位,是否算作外援或是国内球员,尚无明确规定。这不仅仅是一个规则问题,更涉及到球员的待遇和权益。归化球员通常不承认双国籍,一旦加入中国籍,理论上应被视为国内球员,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将放弃原有的国籍和身份。

然而,如果归化球员真的成为“国内球员”,就必须涉及到工资问题。目前CBA联赛的顶薪球员可获得高达600万的年薪。对于归化球员来说,如果他们拿到的薪水不如以外援身份时的薪水多,那么这样的归化就显得并不划算。此外,归化球员还需要放弃自己的原有国籍,这无疑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。

因此,中国篮协在归化程序方面确实需要进一步完善。篮协不能简单地将问题抛给俱乐部,坐享其成。相反,篮协应主动承担起更多的责任,明确归化球员的身份和待遇问题。如果归化球员不算作内援,那么俱乐部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归化球员。反之,如果归化后的工资按照内援顶薪来算,但又达不到真正的顶薪标准,那么这也难以吸引到高质量的归化球员。

尽管篮协已经下发了相关通知,但在实际操作中,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。目前看来,至少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,可能不会有球队主动去尝试这一新政策。这主要是因为篮协高层可能对相关规则尚未完全明确,让俱乐部自己去摸索,这对于许多民营球队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
对于归化球员这个话题,最直接的还是需要篮协来主导。篮协应明确归化球员在CBA联赛的身份和待遇问题,以及相关的细则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归化程序的顺利进行,并推动中国篮球的发展。如果篮协不重视这一问题,而是指望俱乐部去解决,那么归化程序恐怕在未来一、两年内都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。因此,篮协需要尽快行动起来,完善归化政策,以推动中国篮球的进一步发展。

录像推荐
英超德甲法甲西甲意甲NBA

首页

足球

蓝球

录像

新闻